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永續城市評比臺北市創佳績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城市競爭力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

永續城市評比臺北市創佳績

永續城市指數報告以12項指標做為評核標準,針對全球70個城市綜合評比,臺北市首次進榜,排名全球第23,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量、永續政策等指標表現優異,獲得高度讚揚。此外,更連續2年取得CDP國際城市碳揭露評鑑最高評等的A級肯定,顯示臺北市推動淨零轉型的成效斐然。

近來全球高溫熱浪、乾旱、暴雨、洪水等異常現象越來越頻繁,極端氣候逐漸成為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並對經濟社會環境等層面產生重大影響。然而較貧困和邊緣地區因為沒有足夠的財務支援來減輕氣候災害的風險,以致於抵禦氣候災害的能力相對薄弱,這也顯示未來城市規劃的永續發展如何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對於全球數十億的城市居民至關重要。

根據長期關注永續經濟趨勢的國際調查研究機構企業騎士(Corporate Knights)於2023年4月發布「永續城市指數報告」(Sustainable Cities Index Report),針對全球70 個城市進行綜合評比,依據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GHG emissions per capita)、人均能源消耗(Consumption-based emissions per capita)、顆粒物污染(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開放公共空間(Open public space)、獲得飲用水(Access to potable water)、人均用水量(Water consumption per capita)、每戶擁有汽車量(Automobile ownership per household)、道路基礎設施效率(Road infrastructure efficiency)、永續交通(Sustainable transport)、固體廢棄物產生量(Solid waste generated)、氣候變遷韌性(Climate change resilience)、永續政策(Sustainable policies)共12項指標,廣泛蒐集來自全球環境訊息研究中心(CDP)、世界銀行、聯合國人居署的城市指標數據庫等資料,再將12 個指標的每一個值轉換為分數(滿分為1.0),根據所獲得分數進行城市排名與等級評定。從整體排名來看,排名前五的城市與2022年的排名一致,依序為斯德哥爾摩、奧斯陸、哥本哈根、拉赫蒂和倫敦,這些城市的表現具有很強的穩定性。

臺北市總得分44分,等級B,排名全球第23、亞洲第3,名次遠勝於紐約、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等國際城市,表現亮眼。今年的榜單臺灣共有4個城市進榜,包括臺北市、臺中市、新竹市和屏東市,都是首次進入榜單,臺北市和臺中市更擠身前30強,尤其臺北市在永續政策獲得飲用水固體廢棄物產生量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氣候變遷韌性等多項指標得分皆超過0.5分,表現出色。

臺北市永續城市指數各項指標分數
臺北市永續城市指數各項指標分數

臺北市在永續政策獲得飲用水固體廢棄物產生量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氣候變遷韌性等多項指標得分皆超過0.5分,其中在永續政策獲得滿分;獲得飲用水和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皆獲得0.7分;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部分,獲得0.5分;氣候變遷韌性獲得0.5分。

資料來源:Sustainable Cities Index Report

臺北產經資訊網編製

永續政策部分,當城市有制定包括可再生能源目標、電動汽車目標、減排目標、淨零溫室氣體目標及再生能源扶持政策這5項關鍵政策便能獲得高分在2023年報告中,已有超過20%的城市發布關鍵的5項政策,例如巴黎、首爾、倫敦、溫哥華及臺北市等城市。臺北市政府加速減碳行動邁向零碳臺北,於2021年提出淨零排放路徑,於2022年3月發布「臺北市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2.0」從智慧零碳建築、綠運輸低碳交通、全循環零廢棄及碳匯擴增四大路徑,針對住商、運輸、廢棄物及農林四大部門,推動 九大減碳政策共23項行動計畫,期望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之目標。同時,於2022年6月,立法通過「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成為全國第一部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及路徑入法的地方自治法規,以「除碳」、「創綠」、「節電」、「綠運」、「減廢」、「增匯」、「調適」及「永續」為八大核心項目,擘劃臺北市未來30年淨零轉型方向,以因應氣候調適課題與挑戰,提升臺北市推動淨零排放的力道。報告更特別讚揚臺北市的各項創新政策帶來了低排放、永續交通、改善的空氣質量和智慧城市發展,因而在此項指標獲得滿分的肯定。

獲得飲用水固體廢棄物產生量部分,同樣獲得0.7分,依照報告數據,臺北市獲得飲用水的比例為94%,每人每年廢棄物產生量為0.3公噸。由於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係衡量人民生活水準的指標,北市府為提升供水普及率,兼顧偏遠地區民生用水基本需求,近年針對市郊未使用自來水之高地地區,積極宣導協調接水、爭取相關經費及克服設備所需用地取得,改善高地供水,自來水普及率逐年穩定成長,2022年已達99.82%。另一方面,北市府於2022年於行政院環保署「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績優機關」連續12年蟬聯特優獎,以減少廢棄物產生及促進資源回收再利用為原則,推廣源頭減塑如垃圾費隨袋徵收、禁用一次性餐具及塑膠飲料杯、環保兩用袋等措施,達到資源循環廢棄物減量,全市資源回升率已達66.14%,位居全國之冠,朝著「全循環、零廢棄」的願景邁進。

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部分,獲得0.5分,為化石燃料(例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包含能源、工業、運輸、農業、服務業及住宅等部門直接及含間接之排放量,臺北市市溫室氣體排放量於2005 年~2008年呈現上升趨勢,自2008年開始推動「臺北市推動節能減碳方案」後,溫室氣體排放逐漸趨緩並呈現下降趨勢。爾後,於2019年5月,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訂定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2021年排碳量1,114.26萬噸,已較2005年減量14.7%,長期目標為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2021年人均排放量4.41公噸CO2e,亦較2005年減少11.8%,主要原因為住商部門整體用電量持續下降,提倡大眾運輸工具的使用,而廢棄物部門則因下水道接軌率的提升,使得甲烷排放量持續下降,使得整體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呈現逐年減少趨勢。若進一步從人均能源消耗來看,計算與城市生產和消費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依據報告數據,臺北市人均能源碳排放量約2.6公噸CO2e,遠低於斯德哥爾摩7.5公噸、奧斯陸13.3公噸、東京9.9公噸、首爾12.8公噸等國際主要城市,亦是亞太區碳排放量最低的城市。

在氣候變遷韌性部分,採用ND-GAIN指數以國家層級做為評分基準,用以衡量反映氣候變化脆弱性和適應能力,包括脆弱性(Vulnerability)和準備度(Readiness)兩個維度,獲得0.5分,表明臺北市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脆弱性中等,在氣候災害發生時往往面臨需適應和應對的經濟挑戰。

歷年臺北市溫室氣體排放量
歷年臺北市溫室氣體排放量

歷年臺北市溫室氣體排放量(單位:萬公噸CO2e)

2021年排碳量1,114.26萬噸,已較2005年(1,307.36萬噸)減量14.7%,2021年人均排放量4.41公噸CO2e,亦較2005年減少11.8%,主要原因為住商部門整體用電量持續下降,提倡大眾運輸工具的使用,而廢棄物部門則因下水道接軌率的提升,使得甲烷排放量持續下降,使得整體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呈現逐年減少趨勢。

排放來源:住商、運輸、廢棄物、工業、農業。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臺北產經資訊網編製

儘管在其他指標表現相對較弱,但北市府亦持續推動各項精進做法,例如在永續交通部分,訂定2030綠運輸比例提高至70%,持續推動減少私人運具,並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的各項方案,包括基北北桃1200都會通Megacity Pass定期票、推動電動公車、強化自行車友善環境等,而自2021年推動「YouBike 2.0升級計畫」,進行系統更新、車輛定位及行動支付等功能,促進使用需求大幅增加,成為民眾通勤通學及短程出遊的生活運具,方便及可及性佳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有助於減少廢氣排放,擴大城市生活機能的效益。此外,推動「清新空氣行動2.0」,持續執行多樣空氣污染管制措施,逐步降低PM2.5濃度。

近年臺北市大力推動淨零行動,也陸續在多項國內外評比獲得佳績,包括今周刊於2022年9月發布的「2022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臺北市多項指標名列前茅,尤其在「環境力」面向表現優異,例如電動車輛成長率27.78%、一般廢棄物回收率72.6%、公共汙水下水道普及率87.4%、一般測站空氣品質指標(AQI)2.8%等指標明顯優於其他城市,獲得「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環境力特別傑出獎」雙重肯定。

根據國際非營利組織CDP於2022年11月公布第五屆城市對抗氣候變遷評鑑結果,臺北市獲「CDP國際城市碳揭露評鑑」最高評等的A級肯定,全球共1,002個城市參與,僅12%、122座城市獲評列入A級城市名單,在亞洲地區獲得A等級的城市共有14個,臺灣則有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共3個城市上榜。由於CDP評鑑認為A級城市必須完成氣候風險及脆弱性評估(CRVA)並制定調適計畫以因應氣候危機,A級城市平均具備較非A級城市高達3倍的減緩和調適措施,臺北市連續2年獲評A等級,且與許多國際城市並列,顯示碳揭露透明度與氣候行動作為方面已成為城市領先群。

永續城市指數排名
永續城市指數排名

首次進榜!臺北市排名全球第23名,亞洲第3名

2023永續城市指數報告 (Sustainable Cities Index Report) - 全球主要城市排名
排名 城市 分數 等級
1 斯德哥爾摩 76 A
2 奧斯陸 64 A
3 哥本哈根 62 A
4 拉赫帝 60 A
5 倫敦 55 A
12 東京 51 A
18 首爾 47 B
23 臺北市 44 B
38 香港 37 C
48 新加坡 34 C

臺北產經資訊網編製

為實現2050淨零排放願景,臺北市已擬定對應計政策和行動計畫,並積極輔導工商企業轉型,落實減碳的社會責任,獎勵補貼資源聚焦綠能永續等重點產業,同時鼓勵民眾共同實踐低碳綠生活,期盼透過公私部門協力,全力推動城市淨零轉型,共同加速臺北市邁向淨零目標,創造永續經濟成長。

參考資料

  1. Sustainable Cities Index, Corporate Knights
    https://www.corporateknights.com/rankings/sustainable-cities-rankings/2023-sustainable-cities-index/
  2. Cities A List 2022, CDP
    https://www.cdp.net/en/cities/cities-scores
  3. 2021溫室氣體排放量分析報告
    https://www.dep.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9086C3ED2A4F6A09&sms=9B5E42F97878D232&s=0E858F07E402836B
  4. 111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交通部統計處
    https://www.motc.gov.tw/ch/app/data/view?module=survey&id=56&serno=202304280010
  5.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https://www.dep.gov.taipei/Default.aspx
  6. 2022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今週刊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bt_topic/2022/sustainable_city/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