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智慧城市創新 科技運用展實力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城市競爭力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

智慧城市創新 科技運用展實力

2021年全球50大智慧城市政府評比報告(Top 50 Smart City Governments),臺北市在全球235個智慧城市政府排名第19名,各項評比指標大致表現得平均且穩健,包括城市願景(Vision)、領導力(Leadership)及預算(Budget)等共7項指標表現亮眼。

新加坡伊甸園戰略研究所(Eden Strategy Institute)於2021年3月公布全球50大智慧城市政府評比報告(Top 50 Smart City Governments),臺北市在全球235個智慧城市政府排名第19名,亞洲第7名,超越東京、柏林、米蘭、西雅圖、香港及芝加哥等知名城市。

該組織自2010年起,即透過質化與量化研究、工程、業務規劃、合作夥伴關係及影響評估等形式,在智慧城市議題上為全球許多政府與企業提供服務與支援。本次在評選智慧城市政府排名時,特別關注在智慧城市發展上的明確作為,並以10項關鍵指標進行系統性且全面的評估,除了評選並表揚表現優秀的政府,同時也梳理各城市邁向智慧化的工具與方針。10項關鍵指標包含:城市願景(Vision)、領導力(Leadership)、預算(Budget)、財務誘因(Financial Incentives)、支援計畫(Support Programmes)、人才成熟度(Talent Readiness)、以人為本(People Centricity)、創新生態系(Innovation Ecosystem)、智慧化政策(Smart Policies)及成功案例(Track Record)。

在全球50大智慧城市政府評比報告的榜單中,由新加坡奪下榜首,首爾和倫敦則分別拿下第2名及第3名,其餘第4到第10名分別為巴塞隆納、赫爾辛基、紐約、蒙特婁、上海、維也納及阿姆斯特丹。

全球50大智慧城市政府-排名前20名
全球50大智慧城市政府-排名前20名
全球50大智慧城市政府 — 排名前20名
排名 得分 城市 排名 得分 城市
1 35.8 新加坡 11 31.0 哥倫布
2 34.0 首爾 12 30.2 塔林
3 33.1 倫敦 13 30.0 舊金山
4 32.1 巴塞隆納 14 29.6 莫斯科
5 32.0 赫爾辛基 15 29.3 北京
6 31.9 紐約 16 29.1 成都
7 31.8 蒙特婁 17 29.0 特拉維夫
8 31.3 上海 18 28.9 雪梨
9 31.2 維也納 19 28.8 臺北市
10 31.1 阿姆斯特丹 20 28.3 墨爾本

資料來源:2021 Eden Strategy Institute

臺北產經資訊網編製

報告中特別提出幾項觀察重點:

  1.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運作,因此排名變化的原因來自於每個城市對疫情的管理,以及城市在面臨挑戰時展現的應變及適應能力。
  2. 在全球城市各自面臨內亂、政治動盪或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排名也反應出城市政府如何面對問題帶領城市發展,並給予公民訴求最適的回應與支援。
  3. 隨著城市政府在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的能力上越來越壯大,競爭也越趨激烈。在本次排名中,共有18個新城市進入前50大智慧城市政府的名單當中,越來越多城市積極推動環境永續、提升城市適應力以及運用合作夥伴關係來支援各種地方計畫的項目。
  4. 本次排名增加了許多中國大陸城市,包括杭州、廣州、成都和重慶,這些城市在推動創新和支持城市人才發展方面做出了顯著的努力。
  5. 歐洲城市如法蘭克福、蘇黎世、奧斯陸和鹿特丹等,積極減少碳排放量並致力於實現環境永續,在交通、公民教育和能源使用等領域有重大的進展。

全球235個智慧城市政府中,臺北市排名第19名,各項評比指標大致表現得相當平均且穩健,在城市願景(Vision)、領導力(Leadership)、預算(Budget)、支援計畫(Support Programmes)、創新生態系(Innovation Ecosystem)、智慧化政策(Smart Policies)及成功案例(Track Record)等共7項指標取得3分的成績(滿分5分)。報告指出,臺北市政府以專業知識由上而下(Top Down)的引領,加上民間由下而上(Bottom up)的創新,奠基了臺北市在智慧城市發展上良好的基礎。

臺北市智慧城市政府評比表現
臺北市智慧城市政府評比表現
臺北市智慧城市政府評比表現
指標 得分
城市願景 3.0
領導力 3.0
預算 3.0
財務誘因 2.0
支援計畫 2.9
人才成熟度 3.0
創新生態系 3.0
智慧化政策 3.0
以人為本 2.9
成功案例 3.0

資料來源:2021 Eden Strategy Institute

臺北產經資訊網編製

 

2016年臺北市政府成立「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TPMO),主要訴求為市民參與及公私協力,希望建構政府、市民及產業三者的共榮生態體系,應用創新科技如IoT、AI等新興技術,以智慧化方案來解決城市問題。同時,臺北市也逐步開放許多場域,讓有興趣的產業來進行實驗,打造「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的創新平台,於城市中培養創新文化並測試相關解決方案,進行PoC概念驗證。根據評比報告的統計,臺北市已推動了176個試點計畫,而且有36%的已完成項目且仍在擴大規模當中,這些計畫包含空氣盒子、智慧公宅及數位學習平台酷課雲等成功案例。

在臺北市政府智慧城市相關政策的帶領,以及專案辦公室持續精進的運作下,臺北市在評比的10項指標當中有9項指標皆達到2.9~3分(滿分5分),與該評比上次於2018年的排名成績相比,雖然全球排名略降3個名次,但整體總分則從27.6分成長至28.8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支援計畫(2.1上升至2.9分)與人才成熟度(2.1上升至3分)更是有顯著的提升。

進一步分析支援計畫指標提升的原因,評估應是由於臺北市自2020年起設立「1+7領域之智慧城市推動小組」,以「政府出題,產業解題」的概念,參考國際標竿城市作法,在「智慧政府」為主體之下,推動「智慧建築」、「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安防」、「智慧環境」、與「智慧經濟」七大領域的試驗計畫,從政府角度提出需求,邀請產業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強化公私部門的協作機制。2020年共有30件政府徵案預計與民間進行細部規劃與試辦合約簽訂,後續再進入建置與實證階段,案件包括「汽機車違規智慧偵測系統」、「數位學生證體溫感測識別系統」、「急重症照護整合」、「社會住宅門禁優化解決方案」及「商業場域智慧偵測及商情追蹤預測」等項目。2021年目前則尚在進行徵案當中,市府各機關提出包括「交通事故現場智慧定位」、「AI分析調配聯營公車車連車」、「小水力發電系統」等專案需求,邀請業界專家共同集思廣益,期望持續以公私協力的方式,為臺北市的智慧城市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在人才成熟度指標提升方面,臺北市於2020年與政治大學公行系、北市大社工系合作,將智慧城市與公民參與元素融入課程設計,案例導入上述1+7領域需求或開放資料議題,包含i-Trash試辦案例、Taipei Free統計分析及共享車位與停車需求等。學生在個案研究過程中可結合理論與實務,熟悉相關議題的決策概念與方法,並學習如何將觀念轉換成政策模型的相關知識技能。此項合作不僅培養未來人才深入了解智慧城市議題,同時也為臺北市智慧城市發展帶來學界研究能量。

臺北市除了在全球50大智慧城市政府評比上獲得佳績,在其他國際獎項表現上也相當亮眼。2021年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SCAPA)於5月公布得獎名單,臺北市在亞太地區超過260件的提案中脫穎而出,於16個獲獎名單中榮獲「公民參與」及「公共衛生與社會服務」2項大獎。

在「公民參與」類別獎項上,臺北市以「台北通TaipeiPass:政府行動服務的數位通行證」專案獲獎。「台北通TaipeiPASS」 以手機App囊括「卡證」、「服務」、「帳單」及「優惠」四大市民服務,整合各種虛實卡證如健保卡、敬老卡及圖書館借書證功能,並提供單一入口方便市民連結市府各種線上服務;另外,市民透過App可直接使用電子支付方式繳納停車費及地方稅費等公規費,在消費上也享有600家以上特約商家的優惠折扣。臺北市藉由「台北通TaipeiPASS」的整合,串連起各項市民日常所需服務,為市民建立了更便利智慧的臺北市生活圈。

另外,在「公共衛生與社會服務」類別獎項上,臺北市以「臺北市科技輔助防疫專案」獲獎,專案中包含「實聯(名)制系統」、「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與「新冠肺炎資訊整合儀表板」,以低接觸服務、提升整體防疫效能為目標建置服務,同樣獲得民眾票選與國際諮詢委員等的青睞。

近年臺北市於國際智慧城市獎項上屢屢獲得佳績,顯見本市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持續努力。臺北市政府自2016年提出「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概念後,便持續開放城市各處做為實證場域,讓民間在鼓勵創新的氛圍中不斷的激發研發能量,相關智慧城市試驗計畫不斷積累,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石。除此之外,市府也持續推動產官學的合作,匯集學界與民間專業能量,以公私協力的機制與民間一同打造智慧城市,一步一步讓智慧科技融入市民生活當中,達成政府、市民及產業三者共榮的智慧城市體系。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