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1~2012全球城市競爭力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城市競爭力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

2011~2012全球城市競爭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於2012年6月28日公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Global Urban Competitiveness Report)」,結果顯示臺北市較上一次評比提升7個名次,在500個城市中以第32名領先上海及北京,同時也是亞洲地區競爭力指數成長最快速的城市之一,代表臺北市仍持續努力提升競爭力,加緊腳步追趕亞洲四小龍的各城市。另外在產業競爭力與要素環境競爭力方面,臺北市分別排名第16與第19,表現良好。

隨著全球化趨勢與自由貿易體系發展,各國的關係趨於緊密,同時不斷激化國家彼此間的競爭,而城市與國家具有極密切的關連性,在競爭層級逐漸轉向到城市競爭的同時,也難置身事外,因此如何提升城市競爭力已成為21世紀全球城市共同面對的課題。臺北市做為國家的政治中心與經濟重鎮,是臺灣在國際上的代表性城市,在全球主要城市的競爭力評比表現如何?本期臺北競爭力將引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最新評比結果來一探究竟。

在城市競爭力日益受到決策者關注下,愈來愈多的學術機構與學者專家嘗試建立客觀、全面的衡量指標,針對各個城市競爭力進行評比分析,了解競爭對手前進的方向、掌握趨勢,達到知己知彼並尋求借鏡與超越。「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即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和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國際經濟學教授彼得.克拉索(Peter Kresl)率領國際城市研究團隊共同完成。該報告於2006年首次發布,每兩年發表一次最新評比結果,最新一期於2012年6月28日公布,重點分析了金融危機對城市競爭力的影響。

全球城市競爭力是指受評城市與全球其他城市相比,能夠更快、更好、更多地吸引和使用資源,提供服務與商品,創造財富並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從產出角度建立「綜合競爭力指數」,主要由綠色GDP、人均綠色GDP、地均綠色GDP、經濟增長、專利申請、跨國公司指數等六項指標所構成;從要素投入角度編製「要素環境指數」,以企業本體、當地要素、當地需求、基礎設施、內部環境、公共制度、全球聯繫等七大類,共計52個分項指標組成;另從過程的角度,觀察城市的產業結構以及22個產業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建構「產業競爭力指數」,藉由上述三大構面指標,對全球500個城市進行比較分析。

根據2011~2012年調查結果顯示,受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影響,全球城市整體競爭力下滑,競爭力平均指數從2009~2010年的0.328下降到2011~2012年的0.323。然而,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一直呈現北美洲、歐洲、亞洲三足鼎立的態勢,2011~2012年前十大最具競爭力的城市皆被這三個區域占據,而競爭力排名前百名的城市中,北美洲占42個,歐洲及亞洲則分別有35個和20個城市入榜(表1)。

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城市競爭力 報告(2011~2012)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