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全球城市運轉指數 臺北市奪得亞洲第5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城市競爭力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

全球城市運轉指數 臺北市奪得亞洲第5

根據西班牙IESE商學院於2019年5月公布「2019全球城市運轉指數」(IESE Cities in Motion Index, CIMI)報告,針對全球80個國家、174個城市依據九大面向、96個細項指標,進行調查評比排名,臺北市全球排名第30、亞洲第5,勝過上海、大阪、名古屋、北京、吉隆坡、曼谷等城市,表現優異。

2019全球城市運轉指數

根據西班牙IESE商學院於2019年5月公布第6版的「2019全球城市運轉指數」(IESE Cities in Motion Index, CIMI)報告,針對全球80個國家、174個城市(其中79個是首都)依據九大面向、96個細項指標,進行調查評比排名,指標綜合考量完整性、可比較性、品質、客觀性等標準,所有的指標都有其策略性目的,衡量每個城市的未來永續性(Sustainability)、居民的生活質量,藉由剖析全球各城市的綜合表現,期為城市治理者提供廣泛而全面的視野。

根據CIMI報告,前三大城市分別為倫敦、紐約和阿姆斯特丹,亞洲城市有東京(第6)、新加坡(第7)擠進前十大,位居前段班的城市多集中在西歐、北美及亞洲區,而拉丁美洲、非洲及中東區城市排名相對較落後。此外,CIMI報告依照評比表現(Performance)的得分共分成4個層級,分數高於90分為H,介於60~90分為RH,介於45~60分為M,介於15~45分為L,低於15分為VL。其中,獲得H及RH的城市為69個(約占39.66%),50個城市獲得M、51個城市獲得L,僅4個城市獲得最低的VL。臺北市得分為70.04,評比表現為RH,勝過上海、大阪、名古屋、北京、吉隆坡、曼谷等城市,位居亞洲第5,表現優異。

城市運轉指數全球排名

進一步從各面向來看前十大城市的評比表現及趨勢變化。

  • 經濟(Economy):評量細項指標包含勞動生產力、開辦企業所需的時間、公司總部數量、GDP等13項。

前十大城市有高達7個皆為美國城市,例如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華盛頓等,而紐約長期居於頂尖地位,得利於高GDP和為數眾多的上市公司,紐約在細項指標的優勢難以撼動,不過東京有急遽追趕之勢。

  •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評量細項指標包含中等和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城市中排名前500的大學數量、公立/私立學校數量、戲劇院數量、人均休閒和娛樂支出等10項。

倫敦,憑藉頂尖商業學校、Top500大學與公立/私立學校的數量、充足的藝文建設(如戲院、博物館和藝廊等)奪得第1的寶座;不過此面向仍由美國城市占有優勢,前十大就囊括5個。臺北市在此面向獲得第20名。

  • 社會凝聚力(Social Cohesion):評量細項指標包含死亡率、犯罪率、健康指數、失業率、吉尼係數、全球和平指數、快樂指數等16項。

瑞士第1大城蘇黎世不僅在此面向奪得冠軍寶座,犯罪率低、幸福指數高、友善女性環境、失業率低及所得分配均勻等,遠勝其他城市,此外在其他調查報告如全球生活品質(Mercer Quality of Living ranking)、永續城市指數(Sustainable Cities Index)亦分別奪下第1、2名的佳績;特別的是,前十大有6個為歐洲城市,光瑞士就有蘇黎世、伯恩、巴賽爾此3座城市入榜。此外,臺北市名列第3,是亞洲區城市唯一搶進前十大,顯示在城市運作的生態系當中,無論年紀、文化差異、收入高低等各族群都能妥適得和平共存,對於移民、社區發展、老年照護、健康醫療和公共安全等亦關注與重視,讓城市的公平正義和法治規則能有效穩定執行。

  • 環境(Environment):評量細項指標包含二氧化碳排放量、甲烷排放量、PM2.5等11項。

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憑藉在環境保護績效指數(EPI)、PM10/PM2.5、污染防制等細項指標表現優異取得第1,尤其城市以再生水資源做有效運用,更值得全球其他城市觀摩仿效。前十大城市多偏歐美地區,亞洲區則有東京、新加坡。

  • 政府治理(Governance):評量細項指標包含準備貨幣、大使館與領事館數量、ISO 37120認證、研發中心數量、清廉印象指數、開放資料平台、電子化政府發展指標等12項。

瑞士首都伯恩在貪污、人均準備貨幣、大使館數量等細項指標有突出表現,因而奪下冠軍;前十大城市有6個為西歐城市,美國有2個,而臺北市名列第3,亦是亞洲區城市唯一搶進前十大,顯見臺北市對於改善行政效率的積極作為,且擁有健全的財務體系,能確保市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的永續性。

  • 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評量細項指標包含出租或共享自行車站點數量、衛生設備占比、已完工建築物的數量等5項。

多倫多獲得第1名,不僅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大量的建築物和摩天大樓,並為整個城市大部分人口提供適當的衛生設施,且該市每戶家庭的人數分布相當平均,各項細項指標表現優異。而前十大城市則以美國城市占據7個最多。

  • 國際推廣(International Outreach):評量細項指標包含麥當勞餐廳數量、機場數量、舉辦國際會議或展覽的次數等6項。

前3名分別為倫敦、阿姆斯特丹及巴黎,倫敦擁有全球最多國際旅客數量,且在航線、旅館和國際會議舉辦之數量上皆名列前茅;阿姆斯特丹在國際旅客和國際會議等細項指標上表現較佳,而巴黎亦呈現相似情形,特別的是在網友分享照片標註城市位置的細項指標上取得第4。此面向的地理區域分布較均勻,前十大城市有5個城市屬於歐洲,2個是北美城市、2個來自大洋洲,只有新加坡是亞洲唯一城市。

  • 科技(Technology):評量細項指標包含Twitter/LinkedIn註冊用戶人數、全球無線接入點數量、行動電話數量、城市創新指數等13項。

新加坡名列第1,城市的基礎建設與科技密切相關,為居民提供最快的連網速度,每2個居民就有3隻手機,幾乎100%的人口擁有手機,城市內布建大量無線存取點,且在創新文化指數(Innovation Cities Index)獲得高度評價。而取得第2名的香港,在網路環境指數(Web Index)、人均手機數量的細項指標表現優異,進而脫穎而出。前十大城市中,亞洲城市有3個,歐洲則有5個城市入榜。

  • 移動性和運輸(Mobility and Transportation):評量細項指標包含交通指數、共享單車指標、捷運站數量、飛機航班數量、高鐵站數量等10項。

上海排名第1,主要是地鐵系統的範圍布建綿密,在車站數量排名第2,且擁有最發達的自行車系統之一,航線數量排名第4。前十大榜單中,歐洲城市則囊括6個席次,亞洲城市有上海、北京和臺北市進榜,其中臺北市在此面向位居第10,顯示整體交通運輸系統布建完善,對於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永續經營頗見成效,在對外聯繫網絡上因為位於轉運樞紐,有助於人員交流互動和產品外銷等。

城市運轉指數—九大面向排名(1)
城市運轉指數—九大面向排名(2)

CIMI報告為了將174座城市在排名表現、各面向屬性作出分類,以全面性展現各城市的相對位置,首先依據城市在各面向的變異度(Variance),俾利瞭解成長幅度及未來發展概況,將全球城市區分為4種類型,分述說明如下。

  • 均衡型城市(Balanced Cities):城市的排名屬於中高階,且在各面向的分數也較高,倫敦、東京、斯德哥爾摩、阿姆斯特丹、多倫多、慕尼黑、維也納皆屬此類。
  • 分化型城市(Differentiated Cities):城市的排名屬於前段班,在九大面向中至少有7個表現優異,其餘面向則分數略低,如排名第2的紐約,在社會凝聚力僅獲得第137,同列入此類的城市包括日內瓦、上海、波士頓,而臺北市亦被歸於此類。
  • 不平衡城市(Unbalanced Cities):排名較低,但在某個領域表現突出,如亞松森、深圳及杜哈的排名皆在百名之外,但是亞松森在環境(第9)、深圳在移動性和運輸(第15)杜哈在科技(第18)面向的排名相當出眾,屬於此類的城市包括雅加達、里約熱內盧、伊斯坦堡等。
  • 僵滯型城市(Stagnant Cities):在九大面向中至少有7個表現較差,且排名為百名之外,如利馬、加爾各答、約翰尼斯堡、那不勒斯等。

此外,為了力求精準評估不同增長潛力的城市表現,IESE商學院依據近3年(2016~2018年)城市運轉指數排名與未來趨勢,將全球城市區分為4種類型,分述說明如下。

  • 「綜合型城市」(Consolidated Cities):整體排名處於中高階,變動趨勢不大,臺北市與溫哥華、舊金山、柏林、墨爾本等城市均被歸類在此。
  • 「挑戰者城市」(Challenger Cities):在排名上有顯著的躍升,且位在中高階的城市所組成,包括達拉斯、香港、聖地亞哥、休斯頓、巴塞隆納、芝加哥、法蘭克福等。
  • 「潛力型城市」(Potential Cities):目前排名較為落後,但正在以極快的速度發展,亞洲城市包含曼谷、吉隆坡都被歸在該類。
  • 「脆弱城市」(Vulnerable Cities):現階段排名落後,且未來也欠缺積極發展的態勢,因此被歸類為成長力道不佳的城市,如墨西哥、雅加達、馬尼拉等。

臺北市整體排名第30,位居亞洲第5,在九大面向上於「社會凝聚力」、「政府治理」此2個面向取得全球第3的佳績,從城市分類來看,由於九大評比面向的表現有7項表現優異,屬於「分化型城市」,而在評估目前和未來發展趨勢上,整體排名屬於中高階,則屬於「綜合型城市」。誠如報告所建議,全球城市必須規劃長期願景與目標,策略性盤點出優先順序,並依照城市自身定位、能耐與資源,穩固優勢補強弱點,且需透過城市的所有人(如公務機關、市民、教育機構、公民團體、非營利組織等)齊心協力合作,排名並非一成不變,因此臺北市在進行城市變革過程中,可透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夥伴之間相互合作為基礎,以自身秉賦排序出優先發展的策略規劃方向,亦或標竿國際城市案例,期能在未來挑戰中,於全球先進城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原文報告:https://media.iese.edu/research/pdfs/ST-0509-E.pdf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