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自2008年起,日本森紀念基金會都市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of Urban Strategies, The Mori Memorial Foundation)每年公布「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Global Power City Index, GPCI)報告,針對全球44個重要城市,從「經濟」(Economy)、「研究開發」(R & D)、「文化交流」(Culture Interaction)、「宜居性」(Livability)、「自然環境」(Environment)和「交通易達性」(Accessibility)等6個主要面向、26個指標群,以及70個細項指標進行評比,用以分析各大城市對於全球人才與企業的整體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為反映全球環境與創新趨勢,2018年GPCI調整評比內容,首次將新工作型態、創業環境,以及全球環境議題納入評比。
根據森紀念基金會於2018年10月公布最新「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GPCI)報告,依序由倫敦、紐約、東京、巴黎,以及新加坡等城市穩居前5名,與2017年排名相同,分別在不同的面向上展現優勢。倫敦連續7年榮登全球影響力城市冠軍,「文化交流」16項細項指標中有13項為前5名,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以往相對表現較不佳的「宜居性」也有明顯進步,整體競爭力不受脫歐公投所影響。而紐約獲得第2名,憑藉著良好的創業環境,以及公司稅調整所帶來的「經濟」利多,使得紐約的總分增長幅度達歷年最高。東京位居第3名,「研究開發」能力佳,且受惠於整體工作時數降低與GDP成長率提高,促使「宜居性」與「經濟」大幅進展。第4名為巴黎,由於「交通易達性」與「文化交流」具有相對優勢,使得外國觀光客人數明顯增長。第5名為新加坡,「文化交流」表現優異,自由的經濟環境、大量的外國觀光客與從業人員,使其創業環境攀升至全球第4名。
「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GPCI)從多元面向來全面衡量城市的實力,然而觀察2018年前10名城市可以發現,城市專注於發展各自的優勢與特色,在不同面向間的排名差距甚大,例如排名前3名的倫敦、紐約與東京,在「經濟」、「研究開發」、「文化交流」、「交通易達性」等面向皆位於前5名,但「宜居性」與「自然環境」等面向呈現相對弱勢,顯示城市專注於強化經濟實力,卻忽略永續發展;相對而言,阿姆斯特丹、斯德哥爾摩等城市,因為資源先天不足,因此側重特定面向的發展,如阿姆斯特丹致力推動「循環經濟」,斯德哥爾摩積極打造「綠色首都」,因此分別在「宜居性」與「自然環境」方面表現優異。
另外,從亞洲城市排名來看,首爾較2017年微幅下滑1名,排名第7名,香港維持在第9名,而北京則從2017年的第13名下降至第23名,上海從第15名下降至第26名。「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GPCI)指出,歐美城市在新工作型態與創業環境等新指標上,獲得高度評價,反觀亞洲城市回應全球創新趨勢的整合速度相對較慢。由此觀之,面對未來快速變動的環境,「創新」已成為評比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臺北市在2018年「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GPCI)中排名第35名,領先曼谷與福岡等亞洲城市,較2017年上升1名,總分大幅提升44.7分。而進一步觀察各面向評比,臺北市以「自然環境」表現最佳,排名第14名,較2017年上升1名,細項指標包括再生能源比率、廢棄物回收、都市綠化程度,以及水資源品質等,反映出臺北市政府對於環境友善與綠色永續的積極態度,包括推動太陽光電、智慧電網、再生水利用,以及田園城市等,並率全國之先於2018年7月26日正式發表「循環經濟政策白皮書」,持續促進城市資源循環利用,創造產業創新轉型契機。
在「經濟」方面,臺北市排名第27名,較2017年上升1名,細項指標包括GDP成長率、就業人數、世界前500大企業、優秀的人力資源、公司稅,以及政治經濟商業風險等。臺北市資通訊與生技醫療產業發展卓越,人才濟濟,形態上大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因此臺北市政府積極打造產業廊帶,利用群聚效應讓產業發揮最大效益,加速創新與商業化,包括內科2.0計畫、東區門戶計畫,以及士林北投科技園區計畫,根據統計,2015~2017年外國投資占全國比重從52.6%上升至76.49%,投資金額也從25.22億美元上升至57.47億美元,成長幅度超過一倍。
在「研究開發」方面,臺北市排名第27名,細項指標包括研究者數、世界頂尖大學、研究開發經費、專利數、科學與科技獲獎數、創業環境等,表現雖較2017年下滑,然而研究開發不僅需要創新思維,也需要長時間積累與調整。面對全球創新趨勢,臺北市政府透過融資輔導與獎勵補助計畫,鼓勵產業創新、人才創業,根據統計,2015~2017年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共帶動企業投資新台幣69億元、創造營收328.27億元;此外,北市府也積極開闢創新研發空間,在臺北市規劃22處創新創業基地,目前已經有10處正式營運,尤其在花博公園打造的「圓山新創產業聚落」,集結台北創新中心、台北自造實驗室、台北時尚創新中心,以及台北數位產業園區,未來可望成為一個指標性的據點,引領臺灣產業創新升級,讓臺北走出去,讓世界走進來。
在「宜居性」方面,臺北市排名第38名,較2017年上升4名,顯見臺北市生活品質已有所增進,北市府從根本著手,長期推動各項政策,包括積極興建公共住宅、進行市場改造、打造共融式遊樂場、拓點公共托育家園,以及整併社區醫療與生活照顧的石頭湯計畫,讓臺北市成為一個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的宜居城市。另外,臺北市在「交通」排名第23名、「文化交流」排名第41名,較2017年互有增長。
「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GPCI)從經濟、研究開發、文化交流、宜居性、自然環境與交通易達性等六大面向,進行全面性的評比,可以看出各大城市的優勢與特色各有不同,應加強的構面也不盡相同,而臺北市在各面向評比落差較為平衡,且持續穩定成長。全球經濟邁向第4次工業革命,「創新」將成為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臺北市政府積極創建「創新生態體系」,從打造產業廊帶、融資補助,到開闢創新創業基地,不斷培力創新能量;更重要的是,臺北市將持續以「永續宜居」為核心價值,均衡發展多元面向、照顧多元族群,向前推進下一個新經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