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競爭力再升級 臺北市蟬聯冠軍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城市競爭力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

競爭力再升級 臺北市蟬聯冠軍

《遠見雜誌》於2018年7月公布「縣市總體競爭力大調查」,臺北市總體競爭力排名在全國19個縣市中持續蟬聯冠軍,且在「經濟與就業」、「教育與文化」與「環保與環境品質」等面向上榮登第1,而進一步觀察100個細項指標,臺北市有高達22個項目位居19個縣市之首;而在六都競爭力排名方面,臺北市在九大評比面向中勇奪6項冠軍,展現政策推動的豐碩成果,整體競爭力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全國各縣市總體競爭力排名/資料來源:遠見雜誌385期,2018年7月

《遠見雜誌》於2018年7月公布「縣市總體競爭力大調查」,臺北市總體競爭力排名在全國19個縣市中持續蟬聯冠軍,且在「經濟與就業」、「教育與文化」與「環保與環境品質」等面向上榮登第1,而進一步觀察100項細項指標,臺北市更有22項指標領先全國,成績耀眼。

此項調查定期於每年7月公布,針對全國縣市進行評比,排除離島的金門縣、連江縣及澎湖縣3縣市,因數據資料不齊全不列入評比,總共調查19個縣市。2018年評比項目為九大面向,共100個細項指標,分別為「經濟與就業」(15項)、「教育與文化」(12項)、「環保與環境品質」(11項)、「治安」(11項)、「公共安全與消防」(9項)、「醫療衛生」(11項)、「生活品質與現代化」(13項)、「地方財政」(7項)、「社會福利」(11項)。

《遠見雜誌》指出,2018年整體名次有重大變化,新竹市與嘉義市分別搶進第2名與第3名,新北市退居到第4名,而臺東縣則躍進第5名。進一步觀察各面向指標,臺北市在100個細項指標中,高達22個項目、超過五分之一的細項指標位居19個縣市之首,整體競爭力表現亮眼,持續保持優勢地位;在六都競爭力排名方面,臺北市同樣取得領先,在九大評比面向中勇奪6項冠軍。

六都競爭力排名,臺北市勇奪6項第1/資料來源:遠見雜誌385期,2018年7月

從各面向觀察,臺北市以「經濟與就業」的表現最為亮眼,在15項細項指標中,有7項拿到榜首,不僅是因為臺北市的產業經濟本身體質良好,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臺北市積極推動創新產業發展、促進招商投資,包括2015年修訂獎補助機制,2015年成立「StartUP@Taipei創業服務辦公室」、2016年成立「ITO臺北市投資服務辦公室」,整合48項中央及14項地方資源,提供一站式的諮詢與輔導,並打造各種型態的新創產業園區,更帶領業者組團出國媒合招商,皆為產業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根據統計,「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自2011年3月受理申請至2018年7月為止,共核准通過1,246家企業的申請案,帶動企業創新投資逾211億元,提供9,042人就業機會;而2017年臺北市的僑外投資金額約57.47億美元,占全國比重76.49%,居全國之冠。顯示臺北市在政策上對產業發展的挹注已發揮可觀的效益,亦成為支撐臺北市邁向國際經貿舞臺的重要力量。

在「教育與文化」方面,臺北市持續稱霸,在評比的12個細項指標中取得5項冠軍,包含大專以上人口比例、圖書借閱率、教育科學文化占總歲出比例、人均文創產業營收總額,以及歷史資產保存個數等,遙遙領先其他縣市。依文化部「2017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中所蒐集整理的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臺北市文創產業廠商家數有18,654家,為六都最高,占全國總家數將近3成之多;全國文創產業總營業額為新臺幣8,339億元,其中臺北市文創產業營業額達4,529億元,更是占全國的56.11%。臺北市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主要來自於政策上的長期耕耘,以拓建文創園區為經,以紮根文化創意教育為緯,並輔以保障藝術工作者權益,迄今臺北市擁有4座大型創意園區、18處藝文展演場地、13個創意街區、62間博物館,以及週週可見的文創活動與展覽,都可以看到這座城市源源不絕的創造力。

臺北市也在「環保與環境品質」面向奪得冠軍,以行動力具體展現「宜居永續城市」的市政願景。自2017年起臺北市推動「溫室氣體管制執行計畫」,包括補助汰換老舊耗能空調設備、推動智慧電網、增建太陽能屋頂等,目標希望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50%。而近年大眾非常注重的空氣汙染問題,北市府除了加強偵測空氣品質,並設立空氣品質監測網供民眾查詢,也與業者共同合作推動3U計畫(YouBike、U-Motor及U-Car),以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打造綠能共享交通網絡,減少空汙同時增加便利性。另外,為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北市府長期提升都市防洪安全,透過立法要求公私基地開發必須有保水與滲透設施,自2013年至2018年6月底為止,共核定416案,增加高達10萬立方公尺的雨水貯留調節空間,相當於40座國際標準游泳池,讓臺北市的滯洪能力更上一層樓,建構宜居永續的海綿城市。

在「生活品質與現代化」方面,臺北市進步最多,較2017年躍升3個名次,在19個縣市當中取得第2名的佳績。2016年3月宣布成立「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以公私協力的方式應用創新科技來增進市民生活品質,迄今碩果累累,包括健康雲-遠距照護服務網、智慧臺北車站,以及7,000個Free Wi-Fi熱點等;而目前北市府也在各區積極布建智慧路燈,未來智慧路燈除了能自動調整照明亮度,還可以蒐集車流與停車資訊用以舒緩交通人潮,並監測空氣品質與溫濕度等,為生活品質加分。此外,公園是「都市之肺」,北市府在各鄰里公園致力於重新打造「共融式遊具公園」,不僅提升親子遊憩空間品質,也由於在設計中加入在地文化特色,使得公園不再是大眾臉,呈現多元面貌。

從「醫療衛生」面向觀察,臺北市排名全國第2名,較2017年略為下降1個名次,然在六都中仍保持首位。2015年成立「臺北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以五大食安政策為市民健康把關,並積極朝向資訊透明化發展。另外,在醫療與疾病防治方面,臺北市醫療保健支出占政府支出比率創2005年以來新高,且平均每位醫師及護士服務之人口數亦遠低於其他縣市,醫療服務品質不斷優化,加上2017年開始實施輪狀病毒口服疫苗補助計畫,使得臺北市在嬰兒死亡率與孕產婦死亡率等負面指標創下新低點。

「社會福利」方面,臺北市排名全國第4、六都第1,與2017年維持相同水準,持續針對兒童托育、兒少安置、銀髮族友善環境、身障者服務等,結合社區資源、交通與無障礙空間,推動多項創新方案及政策,像是社區整合照顧計畫、臺北市銀髮服務資訊網,以及擴大辦理公辦民營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等。值得一提的是,北市府於2014年起開辦「臺北卡」,目前已經整合數位學生證、敬老服務、二代健康服務、愛心服務、愛心陪伴服務、兒童優惠服務、圖書借閱證及原民服務等8項卡證服務,未來將整合進更多市政服務並朝向卡證虛擬化發展,讓各項社會福利與服務更貼近民眾生活。

另一方面,臺北市在「地方財政」面向上保持穩健的步伐,由於商業活絡,讓臺北市在稅課收入、自籌財源比率、平均每人稅賦等3個細項指標上展現強勢競爭力,且在開源節流與嚴守財政紀律之下,臺北市近三年的收支剩餘總計674億元,健全的財政成為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支柱。而在「治安」與「公共安全與消防」面向,臺北市名次下降,顯示仍有改善空間,不過在北市府減少警察雜務、回歸本業,並應用智慧科技進行偵查之後,臺北市不僅近三年刑案發生數下降,刑案破獲率也提升近2個百分點,加上消防、義消人員與消防栓數量亦逐年提高,持續為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努力。

一座城市是連結全球與地方的節點,臺北市在歷史脈絡中累積深厚的政治經濟基礎,加上政策的公開透明與貫徹力,使得臺北市在經濟就業、文化教育與環境品質方面,遙遙領先其他城市。近年臺北市積極發展智慧城市、打造幸福生活,持續應用創新科技來進行產業升級與城市再造,期待能成為帶動地方繁榮、躍升國際舞臺的領航者。

六都競爭力評比,臺北市在六大面向奪冠,政策推動成果有亮點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