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從大型節慶活動建構城市行銷新亮點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從大型節慶活動建構城市行銷新亮點

成功的大型盛會活動,是能夠讓人將主辦城市、地區,在觀感、記憶中,與該盛會活動完全、緊密地聯想為一體,是地方軟實力的最好展現舞台。節慶之根源在於人,號召市民、機關團體、在地企業加入集體策展,增加文化內容多樣性,亦能提高拜訪遊客平均停留天數、消費金額,讓大型節慶活動建構城市行銷新亮點。

前言

「觀光」二字來自於古籍易經:「觀國之光」,而文化,是可以成為國家、城市目的地(Destinations)、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居民光榮感來源。因此大型節慶活動的舉辦,可以是一種高舉地方特色文化光榮感,進而行銷城市的觀光產業策略。然而近期,在臺灣文化圈,有一種氛圍,對於大型節慶活動籌辦,是否均為「放煙火」式的選民取悅、公共資源耗用操作,有矛盾、疑慮心態。

從較早切入專業化大型節慶活動研究的先進國家文獻發現,大型節慶活動對舉辦城市,創造未來價值的方向,可以分為直接與間接。

大型節慶活動對舉辦城市創造未來的價值方向

從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的影響評估報告指出,該盛會活動(Events)的經濟投資報酬率超過20倍。國內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針對臺灣「國際性大型盛會活動」的研調也發現,成功的文化性盛會活動經濟投報率最高,平均約20倍。此外,近期國內學者的研究也發現,盛會活動能帶動服務業次產業,例如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佈展搭建(營造工程)、交通運輸、商務服務等的產業產值、工作機會,且有利於科學研究、知識產業的資訊交流,進而促進創意生成,對社會的影響層面既廣且深。而大型節慶活動的舉辦,則經常作為舊城市再造、更新建設的催化劑、啟動理由,對於地方的長期發展、資源盤點再思考,更有戰略性的重要性。

壹、整合新興服務業群的火車頭產業

所謂「火車頭產業」,一定要有強勁的經濟學上,產業「向前」、「向後」的關聯效果:即能夠帶動其他相關支援產業的幅度,要既廣深又龐大。從產業上下游魚骨圖來看,沒有大型盛會活動的興辦機會,周邊、執行廠商,就少了許多生意與經濟活動機會。

大型盛會活動產業鏈

進一步從產業金字塔的俯視圖分析,所占面積越大,就代表能支撐的就業人口數越多。大型盛會活動,就其主辦單位而言,所直接雇用的就業人口數並不算多,但其所帶動的相關產業部門的就業人口,卻相當龐大。而且,其橫跨拉動的關聯產業部門,從高技術密集的文化內容產出、設計規劃人力需求,到低技術密集的服務人員需求兼有。是一個能有效解決當前臺灣服務業產業問題,如薪資偏低、入門級就業機會不足,結構性失業需要能逐步轉換跑道的工作機會、訓練等問題的產業。

大型盛會活動與周邊產業生態

這也是為何例如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其高層決策智庫,在分析國家缺乏天然資源、關鍵技術、高度仰賴進出口的淺碟經濟宿命後,在發展生技產業同時,要建議領導人,直接統整各部會資源。另外,也大力發展盛會活動產業經濟,這種能以許多知識型子產業部門來型塑、發展的經濟體。近年來,新加坡大力引資投入的賭場、遊樂園、賽車場、度假飯店園區,也仰賴大型盛會活動所吸引到的外地參訪者消費,來創造外匯收入。

貳、城市品牌的形象

成功的大型盛會活動,是能夠讓人將主辦城市、地區,在觀感、記憶中,與該盛會活動完全、緊密地聯想為一體,是地方軟實力的最好展現舞台。歐美、澳洲學者,又將大型盛會活動,以其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劃分為幾個級別:超大型(Mega Events)、大型(Hallmark Events)、重點盛會活動(Major Events)。若依學界某些嚴格的定義來說,臺北市舉辦過最大的盛會,例如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超大型與大型盛會活動之間。因其雖能符合某些學者所提出的,100萬人次參訪數、5億美元成本開支的標準。然而,若論及全球媒體對世大運的報導關注程度,世大運對國際旅遊市場的效益,可能還沒達到如同世界博覽會、奧運、世界盃足球賽等,被公認為超大型盛會活動等級的,具全球重大影響力之盛會。

由於兩岸政治情勢,國際競標類的大型盛會如賽事、博覽會,未來或許比較難爭取至臺北市舉辦。然而,文化類型的大型節慶活動,卻有機會能夠將臺北市形象,化做具體內容,行銷至國際,吸引外來人口(Visitors)來訪,創造盛會觀光(Event Tourism)之機會。放眼全球,最佳的學習標竿城市,當推英國愛丁堡(Edinburgh)。

英國愛丁堡被公認為世界節慶重鎮(Festival City)歷史已久;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7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及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首次舉辦後,憑藉著城市對藝術敏銳的鑑賞及包容力、考慮周延的城市基礎建設、優異的市場行銷能力,愛丁堡逐步站上歐洲文化城市第一把交椅,每年吸引約當地人口4倍,200萬人次,前往該地朝聖。

當提到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h Festivals),許多人經常以為僅只是在每年8月間舉行的一個文化大觀園;事實上,構成「愛丁堡節慶之都」美名的,是以下近乎一整年的節慶活動。

愛丁堡藝術節主要構成相關節慶活動

從表中可以看出,英國愛丁堡一整年旗艦級(Flagship)11個主要節慶中,有10個是以非營利組織、慈善機構(Charity Organizations)的方式營運,僅有一個是由愛丁堡市政府委由民間營利機構辦理,許多藝術節除了主組織為非營利組織以利募款、租稅優惠,另會成立商業公司管理票務、紀念品、餐廳、場館營運。因此,愛丁堡民間對於如何經營、達成所設前提目標的節慶活動非常專精,舉凡場地、音響、燈光設計提供、售票市場行銷、商業贊助搭配設計、交通管制協調、旅遊觀光接待、節慶活動影響評估等商業配套皆有大量業界專家、學者常駐在這個人口僅約50萬的中小型城市。

叁、透明化治理讓大型節慶活動長青

英國愛丁堡的旗艦級大型節慶活動大部分透過註冊為慈善機構模式,除了政府補助,也能向公眾募資、尋求商業贊助。這些大型節慶活動,遵守蘇格蘭慈善組織規管專員公署(Office of the Scottish Charity Regulator)法令規定,在英國公司註冊局(Companies House),每年揭露會計師簽證的財務報表,任何人都能查詢該機構的財務狀況。公開透明,讓大型節慶活動的預算來源,並不僅限於政府編列預算,在過往的歷史中,也有個人曾將遺產,捐贈給大型節慶活動的例子。

另外,參酌世界各國發展、推動盛會活動產業的政府治理機關、組織架構,最具創意、最深諳產業核心價值者,首推英國倫敦。2011年,倫敦經過詳細、謹慎的調研,大膽打破原先的政府組織框架,重新將觀光局(Visit London)、經發貿易局(Think London)、吸引外籍留學署(Study London)三個組織合併。並盱衡新興產業發展趨勢,重新擴大其功能編組,以行政法人的型態,重新編制成立「倫敦與其夥伴」(London & Partners,或譯「倫敦發展促進署」)。

該組織下設「國際會議爭取小組」(Convention Bureau)、「重點盛會活動小組」(Major Events Team)、「休閒旅遊景點小組(Leisure Tourism Team)」、「旅遊經貿小組」(Travel Trade Team)、「吸引外籍留學小組」(Study London Team)、「國際引資小組」(International Business Team)、「智慧旅遊投資小組」(Traveltech Lab Team)、「網路行銷小組」(Dot London Team)、「合作夥伴小組」(Partnership Team)、「媒體公關小組」(Media and PR Team)」、「首長經濟施政重點小組」(Mayor’s Business Programme Team)。

此行政法人每年預算約當新台幣10億元,並公開其運作成果,以具整體治理戰略性的「拜訪者經濟」(Visitor Economy)一詞,來概括全體產業部門的經濟成果。其著重的施政KPI為:新創的經濟附加價值增額(Gross Value Added)統計、所增加的就業人數、增加的外來公司設立數目、所吸引媒體報導的等價現值、政府投資報酬率、與原先組織架構相較的預算節省率。

肆、大型節慶活動分級收費維持節目品質

從臺灣燈會到臺北燈節、月津港燈節、新北歡樂耶誕城、桃園地景藝術節等等,臺灣從中央到地方紛紛砸下重金,大型節慶活動越辦越大,預算分配卻也每每遭到立法院及地方議會的質疑。文化圈也有反彈聲音,抱怨政府養壞了國民胃口,未培養觀眾文化藝術有價之觀念。近年來文化部統計,民眾購票消費文化展演活動的人次,屢創新低。究竟大型節慶活動是否還能當作一種政府社會福利政策,繼續收買選民下去?那些繳稅但未能參與大型節慶的國民、市民,還能繼續認同這種政策嗎?

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群們的節目設計,或許可供參考。在一整年的11個旗艦級大型節慶活動中,幾乎均包含收費與免費活動。就連跨年的封街派對,只要進到能較佳地觀賞跨年煙火的主街道,就必須憑預購的紙手環,收取約新台幣900元的入場費。如此一來,不但能夠掌控活動踩踏風險熱區內的人流量,還能夠培養節慶活動使用者付費的正確觀念。在愛丁堡視角最好的城堡下、公園裡搭台的跨年演唱會,更是用公園的天然圍籬,另外隔出需要買票進場的區域範圍,用此經費聘請世界天團級的歌手,每年仍總是一票難求。體驗經濟是被良好的定價設計制度所驅動,不用錢的長遠觀之最貴,要用整個社會為代價來換。

愛丁堡新年狂歡節慶活動網站

伍、大型節慶活動別再只重對內行銷

從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人口預測統計模型顯示,臺灣人口總數將在2021~2025年間,開始反轉,從零成長至負成長,若移民政策不改,這代表一個即將大幅萎縮的內需市場。因此,大型節慶活動的參與者動員,必須將外籍訪客視為下一個重要的來源市場,所以使用行銷的工具、語言、目標對象的旅行需求、喜好,都應該更進一步的研究,來打造真正面向國際的節慶體驗環境。

尤其在數位行銷方面,在行動裝置普及、人手一機的今日,大型節慶的官方網站、App,資訊內容的更新,未來至少必須做到中、英雙語的即時資訊同步,以更好地服務外籍訪客。節慶活動宣傳影片,也應該確保有英文字幕,各種主題、宣傳文字,並應盡量避免再玩中文同音字的造詞式行銷手法。

陸、注重由下而上的大型節慶活動策展精神趨勢

從2017年「台北白晝之夜」夜間城市藝術祭的轟動,翻轉了以往由上而下,文化藝術決策權集中的大型節慶活動慣性,解構為由下而上的可能。而民眾與社會群體的主動參與,更能讓大型節慶活動,高舉地方特色文化光榮感,進而建構對城市的認同與獨特文化行銷優勢。

此外,世界各國人口密集之大都會,舉辦大型節慶活動,均有市中心空地有限,交通疏運不易之問題。在節慶規模希望逐年擴大、成長下,開闢多點策展場域,進行有效串連,以提升訪客體驗,亦成為節慶進化方向之主流。

全球由下而上、多點策展的大型節慶活動典範,當推英國倫敦設計節(London Design Festival)。在為期約1週的該節慶期間,號召全城大至美術館、博物館,小到文創商品店家,一起加入共同策展。例如2018年,在此節慶期間,共有超過400個活動,跨越整個倫敦,用集體策展的方式,體現城市設計力。

倫敦設計節場域地圖
倫敦設計節號召機構加入集體策展

大都市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在這個數位洪流麻痺人心的時代,是可以藉由大型節慶活動,集體策展的過程,舒緩城市居民孤獨與徬徨。並能以共創計畫的方式,將城市個性的詮釋權,部分釋放予更多市民,讓居民更覺得自己擁有這個城市。

節慶之根源在於人,號召市民、機關團體、在地企業加入集體策展,增加文化內容多樣性,亦能提高拜訪遊客平均停留天數、消費金額,讓大型節慶活動建構城市行銷新亮點。

結語

筆者總結具體提出10點建議,供現時國內大型節慶活動、城市行銷規劃者參考:

  1. 大型節慶活動籌辦應編列影響力評估(Impact Study)研究預算,為經費、預算取得提供永續興辦之辯護證據。
  2. 個別城市可以評選最具代表性的年度分月「旗艦級」大型節慶活動,用此來聚焦打造城市觀光品牌,加深國際行銷的記憶點。
  3. 大型節慶活動,若越與公眾利益相關、公共性越高,應朝治理公開透明、財務揭露完整此方向來努力。治理越能夠讓公眾信任,會更有機會爭取除了政府預算補助外的贊助資源。
  4. 城市大型節慶活動籌辦,往往需要行政跨局處的合作支援、協調,在短期局處整併、重新架設不易下,仍可思考以成立任務導向型之跨局處「重點盛會活動小組」來看顧。
  5. 除了參與人數之外,大型節慶活動的效益評估,也越來越注重其創造對城市就業人口數的助益,應用適宜的科學方式來計算、揭露資訊,做為相對於被動的參與人數之績效指標(KPIs)外,能夠主動地藉由積極籌辦來達成之績效指標。
  6. 大型節慶活動籌辦分層鎖定行銷外,也應分層定價,有助於創造永續質量俱佳的盛會。
  7. 城市籌辦大型節慶活動國際行銷時的工具、語言、目標對象的旅行需求、喜好,都應該更進一步的編列預算研究。從城市旅遊入口網站、App,到節慶專屬網頁面,均已成為主要國際旅遊資訊獲取管道,未來至少必須做到中、英雙語的即時資訊同步,以更好地服務外籍訪客。
  8. 大型節慶活動宣傳影片,應該確保中文內容均有英文字幕供國際人士理解,各種主題、宣傳文字,並應盡量避免僅玩中文同音字的造詞式行銷手法,最少應有英語國際宣傳的創意文案。
  9. 市中心大型節慶活動規模逐年擴大、成長下,可開闢多點策展場域,以便利的行動裝置資訊揭露,進行有效串連,解決輸運、擁擠等議題,以提升訪客體驗。
  10. 如臺北燈節這種除了主燈、主題區需由策展人設定的大型節慶活動,在節慶的其它部分,可由下而上,號召市民、在地商家加入大型節慶活動策展,成為節慶之夥伴(Partners)。此將能夠高舉地方特色文化光榮感,進而建構居民對城市的認同與獨特文化國際行銷優勢。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